初中学生寒假容易出现以下心理问题
假期综合征
初中学生的适应能力及自我调节能力还不够健全,随着寒假的到来,有规律的生活作息被打乱,很多学生失去目标和动力,整天玩耍、看电视、上网,引发了假期综合征,出现自卑、抑郁、焦虑不安等心理问题。
网络依赖
由于平时课业繁忙,家长体谅孩子的辛苦,因而假期就容易放松了对孩子的监督。这时,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和现实社会脱节严重,出现社会适应不良的情况。这不仅会造成孩子出现社交障碍等心理问题,更严重的会造成孩子网络成瘾,从而导致焦虑、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严重影响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学习压力过大,引发心理异常
以上概括了几种
常见的学生假期心理问题
那么家长怎样才能避免
孩子产生这些心理问题呢?
假期是孩子的调整期,应充分休息,好好放松。面对自我约束能力欠缺的孩子,家长千万不能放任不管,合理规划孩子的假期生活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能帮助孩子安排假期生活,建立好的学习习惯,学会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做好规划学习,实现孩子的自我管理,而且当孩子出现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时,家长也能起到监督引导的作用。
假期来临,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规划一下假期生活。可以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假期生活内容尽可能丰富,读书、听音乐、锻炼、散步这些都可以让孩子进入放松的状态中,既能让身心得到休息,又能让精神饱满。同时,家长可以和孩子定一个小目标,趁着假期巩固以前学习的知识,查漏补缺,并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活动,开拓视野,形成知识互补。学习状态能力持续保持常态化,让孩子既不会无聊,也不会在新学期复课时变得焦虑和恐惧。
家长可以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这不但是一种家庭责任的分担,还能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同时,坚持每天体育锻炼,帮助孩子在假期期间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身体健康。
高尔基说,“游戏是孩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途径”。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兴趣,学玩结合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可以最充分地开发大脑潜能。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寻找学习的趣味,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与创造力,使孩子主动想办法学习,掌握知识技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当前线上学习成为新的学习渠道,家长要教会孩子把手机变成“手上学习媒介”,与孩子一起了解网络教学的特点,在庞杂的各类课程中选择合适孩子的课程,用心聆听孩子的学后感受,亲子共同参与,使网络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积极的亲子关系比任何教育都重要。在幸福和谐家庭里,孩子可以感受到一种自由、快乐、彼此尊重的亲子关系,他的生活态度也会比较乐观积极。假期中,家长需要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与孩子相互理解、尊重、接纳、包容,能够不把偶然发生的一些不和谐的细节当作问题,而是当作出现了一些可以去沟通交流和改进、提高的契机。
初中的孩子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父母每天至少花费15分钟,以宽容开放的姿态和孩子进行沟通。在与孩子交流时,亲子间应该坚持说心里话,平静地展示自己的心理活动。使用正面语言、明确指令内容,才是构建积极亲子关系的关键。这种“一对一“的亲子陪伴时间,在与孩子进行亲密互动中产生的安全感、依赖感的陪伴,有利于巩固亲密关系。
家长需要及时觉察孩子情绪的变化,做一些积极的调整。当孩子情绪激动时,家长需要允许孩子宣泄情绪,做到陪伴、倾听、理解孩子。当孩子出现消极情绪时,家长不要让孩子困在情绪里,要引导孩子把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倾听具有疗愈的作用,可以引导孩子讲述出自己的故事。当家长成为好的倾听者,可以帮助孩子缓解情绪,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
调适情绪可以采用适度运动、欣赏音乐、阅读书报、自我暗示等自我心理调适方法,让心理放松,缓解心理压力,保持积极心态。如果孩子长时间不能调整好自己心态,家长也可以寻求班主任老师或心理老师的帮助。
疫情并没有完全过去,生命安全教育成为当下最重要的教育。家长首先要引导孩子认识安全的必要性、生命的价值,建立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与热爱。其次,督促孩子提高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教会孩子们学会自我保护,对自己的安全负责;学会不伤害别人,对自己的未来负责。最后,让孩子知道我们与大自然中的万物应该是和谐共生的关系,做到关爱生命、关爱他人、关爱自然。
“假期综合征”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正确看待孩子这一心理变化,掌握合适的方法,把握好学与玩之间的度,对孩子多点关心与引导、陪伴与鼓励,孩子们一定可以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拥有一种阳光快乐的心态,度过一个快乐而充实的假期。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