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关于时间管理、孩子学习动力不足、专注力缺乏……这位名校长给家长的建议值得收藏 | 荐读
2021-01-17 阅读次数:3647
芦咏莉 人民教育 今天

民小编说

许多家长或许没少听过孩子这样的吐槽:在做完某一件事后,才意识到耗费了许多时间,其实自己可以更快完成。不少家长也感觉,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紧不慢,甚至拖拖拉拉缺乏时间观念……


实际上,如果家长能帮助孩子、教会孩子做好时间管理,实现自主学习,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近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芦咏莉针对“时间管理和自主学习”给家长们提出了很多干货建议,非常值得一读,推荐给大家。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芦咏莉 

图片来源:半月谈


01

给孩子时间管理也要对症下药


在帮助孩子进行时间管理前,父母要科学认识到时间管理的适用性问题,建议对孩子做一个相对全面的观察以进行判断,区分孩子到底是注意力不集中、拖拉,还是慢性格,这个很重要。


一方面,有的孩子天生就是慢性格。那么慢性格的特点是什么呢?


孩子不只是在做作业时慢,起床、整理东西、出发、哪怕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都可能会慢。


通常,慢性格与遗传有关,但后天的家庭教育方式会使孩子的慢性格更加突出。


当孩子身边有一个特别能干的家长不断提醒时,孩子用心程度会随之减弱,逐渐表现出“反正迟早这个事儿都能干的完”的态度。


另一方面,针对注意力不集中现象,儿童心理学有一个专业名词“ADHD”,表示脑功能发育轻微损伤,影响注意力集中能力。这种情况,实际上是发育年龄阶段的特点,家长就要尽量保证孩子的环境更“单纯”。


比如,孩子写作业时容易被桌上的玩偶影响,家长可以把桌面等清空,营造“单纯”环境。另外,一、二年级的孩子可以维持注意力集中20-40分钟,三年级的孩子40-60分钟。


在这个时间段内,家长尽可能保证相对安静地接电话,不去给孩子送水果等,也不要专门去看孩子是否专注。让孩子在一个相对稳定和安静的环境中学习,有助于孩子注意力持续投入在学习任务上。


如果确定孩子是学习习惯上的时间管理出现问题,需要关注以下两点:


第一,在学习的动力上,即孩子是否喜欢学习。


父母对学习的了解大部分来自于课堂、作业等学习任务,但对一个12岁前的小孩来说,只要每天一睁开眼睛,学习就在发生。他在观察周围的生活里有什么,观察成人的各种习惯、怎么应对每天早晨的饥饿、一天的生活怎么安排等等,这种观察和模仿都是学习。


所以,当家长看到孩子的学习动力不足时,要反观自己对学习的投入、关注与热衷是否也有所缺乏。


举个例子,家长每天起来都是抱着手机放松娱乐的状态,很容易给孩子造成消极影响。但如果家长有固定的阅读习惯、随时思考问题的习惯,就会让孩子觉得学习是很有意思的事。


家长在家里表现出更有趣、尽力的状态,也更益于孩子学习。父母可以在家里谈论怎么将一张纸叠起来、怎样把家里再归置一下、明天做什么美味的中餐、最近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新闻播报到底在讲什么内容、在单位遇到的问题及调查分析的解决过程……


这种“不断提问”本身就会激发孩子对事情与未知事物刨根问底的习惯,对其学业会有较大帮助。


通常,认为孩子有时拖拉,是因为不明白这项事情的作用、与未来生活的关联,所以一定要在历时性方面引导孩子思考,感受学习的价值。每天家庭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便会让孩子逐渐明白学习的积极作用。


第二,孩子对学习有兴趣与好奇心,但是一提笔写作业就感到紧张。


原因是什么呢?因为父母要求过于完美。作业被检查出错误,父母就逼着孩子改;即使没有错误,也要让孩子横平竖直写到最完美。


这种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忽视孩子的承受能力。承受能力分为两方面,一个是孩子自身的学习能力,一个是孩子的年龄特征。


年龄阶段太小的孩子身体肌肉发展不完全,是没有办法“写”到父母的要求的。以书法练习为例,从涂鸦到横平竖直到写得完美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而一开始就高要求实在是“一日之寒”。父母常常用三、四十岁的标准,甚至是专家级的水平要求6-10岁的孩子,这会让孩子非常挫败。


所有的学习都是需要有兴趣的,兴趣有一部分来自成就。孩子最初的兴趣肯定是好奇心,好奇心让他投入某一事物中,最终的结果也许并未达到父母的标准,但投入本身就值得家长去肯定、表扬,促使孩子会有二次投入。


家长们需要注意的是,老师面对整个班级的学生,是需要讲理、讲公平的;而家里是一个“讲情不讲理”的地方,父母对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安全感给予者。


当孩子回家也丝毫不能放松、得不到包容时,父母就变成了家里的“第二位老师”,孩子慢慢就不愿意和父母在一起、不愿意分享、不愿意回家。


所以,父母在价值观上要守底线,但是在孩子的学业上要多一点理解与体谅,多一点让孩子愿意回家的温暖。


02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进行时间管理


我曾经到高校讲课时观察发现,北大清华的学生和普通地方院校的学生,最大的不同就是专注度不同。


优质学校的大学生不需要提醒上课也会集中听讲,其他学校的一些学生则会讲小话、吃东西。这样的习惯同样会迁移到工作中,有的职员认真聆听、思考领导讲话,有的则中途开始聊天,这就是专注度的不同。良好的专注度是优秀品质养成中的一种。


所以,培养孩子行动力、专注度是优秀的必要项。


另外,家长要把孩子的人生目标转变为一种品质的养成、内化成他可以看得见的一种行为,让孩子建立其中的联系。


孩子会开始理解,原来这么做就是在向自己的目标迈进、就是一个有意义的人生迈进,而不只是父母口中的大道理;有了这个目标,再把每个小目标串起来。


比如,疫情期间有线上学习的要求,父母就要给孩子制定一个时间框架。有的学校要求学生做到三个“一”——一副健康的体魄、一个聪慧的头脑、一个远大的梦想,家长就可以根据这些要求制定时间安排。这样,一个目标的实现就具化成一种品质的养成、变成一种具体的行为。


那么,怎么将这种“行为”放进孩子一日的生活里呢?


第一,对孩子的一日生活有框架思维,即清楚孩子一日生活里到底有哪几件事情。比如,今天语文、英语听力练习、做眼保健操、户外运动,明、后天则是数学、project based learning(PBL项目式学习)等,其他内容据课表进一步补充跟进。


形成框架后,按照合理性的原则排序,考虑什么时间做什么比较合适。家长应优先把重要的事情排在前面,动静结合,将玩耍、学习间隔排开,最后再进行微调。


总之,家长要让目标对孩子而言变得可操作,不能太空。随后让孩子懂得,人的一生是靠累加出来的,要沉下心来、逐步投入,有的可能是一周、一个月,有的甚至需要一年、五年,才能有成果。


慢慢地,哪个孩子看得越长远,哪个孩子就会发展得越好。“看得长远”就是心理学中的“延迟满足”。延迟满足好的孩子,毅力与坚持性就越好,最后累加出来的人生厚度与高度就越可期。


所以,家长帮助孩子时间管理,首先要将大的目标不断转化成具体行为,再把行为放进时间框架里,最后落足在孩子的坚持上。


第二,要事优先中的“要事”对家长和孩子而言,内涵各有不同,区别这种不同以更好地制定时间框架。


尽管我们说应根据要事优先原则进行时间安排,但“要事”对父母和孩子来说是不一样的。


比如,对有的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是打游戏,家长根据“打游戏不能毁了眼睛”的判断限制为玩游戏一次一小时。工作日期间,只要孩子保证认真完成学习任务、正确做完作业,休息30分钟后便可玩游戏,但22点必须睡觉。


这样的时间框架,给予孩子一定的游戏娱乐时长自由,由自己完成作业的情况而定。一定程度上,会刺激孩子在学校利用碎片时间课间写作业;或者,面对英语听写作业,自己复习的时候就用录音机把单词录好,自主完成而不等父母回家听写等,起到促进孩子充分利用时间的积极作用。


所以,管理孩子要给孩子一个合理的时间框架。时间管理在转化的过程中做好后,孩子就会有成就感,并逐渐养成时间管理的良好习惯。


网站首页 集团概况 校园快讯 校园视频 招生招聘

集团二维码

兴耀东方品牌教育集团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张槎街道村尾村
电话:0757-82100365
粤ICP备19028034号-1
版权所有©兴耀东方品牌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