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不少家长因孩子沉迷电子产品而头疼。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说多了不行,说少了又不管用,讲道理又嫌烦……
要想找到青少年与游戏问题科学相处的解决方案,家长首先需要弄清楚一个问题:接触手机的孩子那么多,为什么有的孩子就能够只把手机当成放松和锻炼心智的工具,而有的孩子就会沉迷其中,被游戏所掌控?
手机确实很有吸引力
孩子容易沉迷手机,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手机里的功能确实很好玩,可以从视、听等各方面给孩子带来乐趣和愉悦的感觉,能够帮助孩子有效达到放松娱乐的目的。
手机游戏的精心设计,别说孩子们了,就连成人都会欲罢不能。这就提示我们,若想要孩子不被手机“勾走”,至少可以尽量减少孩子接触手机的机会。
家长躺在沙发上拿着手机哪怕是处理公务,也会激发起孩子玩手机的愿望。更别说家长刷着短视频、玩着游戏,声音再外放一下,就像美食散发着诱人的香味一样,本身对孩子就是极大的刺激,让他们难以阻挡。所以,要想孩子少玩,父母自己一定要做到在孩子面前少玩甚至不玩。
当然,除了手机本身的吸引力之外,孩子沉迷手机游戏还有其他很多方面的原因。
大脑发育未成熟让手机游戏有可乘之机
在生理方面,处于儿童或青春期的孩子,大脑尚在发育中,他们的前额叶系统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导致理性思考、制定计划、调控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能力不足;但情绪动机系统(大脑的边缘系统)则发育得较好。这两个系统的不平衡,就像一辆汽车,油门给得很足,又缺乏导航的指引和足够灵敏的刹车,结果可想而知,孩子们往往会表现出容易接受各类新奇事物、冲动、做事不计后果的特点。在接触到形形色色的视频、游戏、App之后,自然就心向往之,自然难以克制玩下去的冲动了。
同样,为什么家长简单粗暴地跟孩子发脾气不管用?因为家长一发脾气,孩子的情绪脑马上就开始工作啦!它会把成人的话都当成威胁,尤其是大脑中被称为“杏仁核”的一个结构,会向孩子发送警报:危险来了,快快行动!要么开战!要么逃跑!而此刻理性脑呢?它可能直接被冻住了,所以家长发脾气时讲的话,孩子其实可能一句都听不进去,反而会让孩子多了一份戒备,少了一份安全感。
这就提示家长,当孩子停不下来的时候,要对孩子多一分耐心和理解。看到孩子又在玩手机的时候,不要轻易地给孩子贴上缺乏自制力的标签,更不能一着急就上手或责骂,企图用语言或者肢体暴力解决问题。家长得先提醒一下自己,孩子的大脑还没能跟得上,所以情有可原,看到孩子可能进步的空间,让自己的情绪先稳定下来。然后,多提醒孩子几次:你已经玩了10分钟了,该去写作业了;或者已经9点了,该去刷牙洗漱了,给孩子一个缓冲和提醒的机会,帮他慢慢地把“车”刹下来。
家庭中哪些不良的教养方式
更可能导致孩子沉迷手机呢?
问题一
问题:
观点多元,规则不清,冲突频发——很多家庭里都是三代同堂,父母、祖父母共同参与孩子的养育和管理,三代人因为成长环境与生活背景的不同,观念和习惯上有着大量的冲突和矛盾。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在家庭冲突频发的背景下,逃到一个规则简单、解决冲突的方式也很直接的手机虚拟世界,可以说是很自然的选择。
解决办法:
如果想要孩子不依赖手机,就有必要营造一个温馨的环境,明确的家庭规则,统一的教养要求。家长可以用召开家庭会议、明确家庭规则、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产生冲突等方式,去达到这一效果。
问题二
问题:
反馈模糊,方式单调——游戏从不吝于给玩家反馈,玩家一个简单的进步,游戏系统恨不得欢呼雀跃、昭告天下。但在很多家庭中,孩子很少能得到家长及时和具体的反馈,尤其是在做对、做好事情的时候,很少能够得到积极正向的鼓励。如果有,可能也是很笼统的“还不错”,显得缺乏诚意。孩子做错了事情,很多家长也是惩罚在前,甚至不给孩子解释惩罚的原因。
解决办法:
如果家长希望孩子更愿意在线下跟父母多沟通,就需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具体地给孩子积极的反馈,也不要吝啬对孩子的欣赏。即使是要批评和惩罚孩子,也要说清楚到底孩子做错了什么,以及应该往哪个方向改正,否则惩罚只会伤害亲子关系,给孩子留下阴影,却起不到任何正向教育的作用。
问题三
问题:
目标过于远大,平时无成就感——生活中也不乏家长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设定一个过于远大的目标。对于心智尚未成熟、自控和自我激励能力尚弱的儿童青少年,他们很难盯着一个很远的目标来约束当下的行为。反观游戏设计,从来不会让玩家觉得有一秒钟是在无所事事,每个时刻都有适合其当前级别或角色的任务,以及只要努力就可完成的小目标,时刻不忘增加玩家的成就感。
解决办法:
如果想要孩子在生活中就体验到成就感,而不是退而求其次地寻求一个虚拟世界的认可,就需要家长为孩子拆解那些通过努力比较容易达到的目标,肯定孩子的付出和努力,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有能力的,有价值的。
问题四
问题:
难以容忍孩子的“试误”——在不断尝试犯错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和技能,可以说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自然的学习方式。而游戏可以温和而无条件地为孩子提供无限次的重复试误的机会。在家庭中呢?恐怕孩子从小听到更多的都是禁止性的命令:别摔着!别动这个!别干那个!别吵!别闹!别哭……孩子一旦真的犯错,尤其是犯重复的错误,极易激发家长的厌烦和愤怒情绪。
解决办法:
此时,就需要家长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和尝试的空间,从更深的层面来讲,需要家长接纳自己的平凡,接纳孩子的有限性。
问题五
问题:
缺少归属感和自主性——游戏中团队协作、玩家互助的设计能够大大满足孩子与同伴交流协作的需求,也能让孩子感受到在一个大环境下,归属于一个小集体的温暖和荣誉感、责任感。但在有的家庭当中,家长用于控制孩子的方法是“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你做了这样的事,我没有你这样的孩子”等,极大地威胁了孩子对家庭的归属感。
希望家长能够注意到,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以切断关系、抛弃孩子作为威胁孩子的手段。同时,要鼓励孩子多建立线下的人际关系,在一些结果无伤大雅的场合里,多一些自主尝试的空间。这个过程中即使有一些不理想的结果出现,也不要紧。孩子也可以学习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解决办法:
沉迷于电子产品,跟其他严重的心理行为问题一样,在根本上,其实是深层心理需求没有能得到满足的结果,尤其是在家庭当中没有办法获得相应的心理营养的结果。希望大家更清晰地了解孩子所处的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和改变,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时代在变
作为家长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不断更新教育方法!
来源:禅城教育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集团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