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东方番村小学少先队生态文明教育主题队日
2019-10-19 阅读次数:6171

悯农二首

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019年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东方番村小学少先队充分以纪念日为教育契机,深入开展“爱粮节粮、反对浪费”宣传教育活动。今晨大课间,在全体少先队员深情的诗朗诵声中,“珍惜每一粒粮食”;生态文明教育少先队主题队日活动隆重开展。

界粮食日(World Food Day,缩写为WFD),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的日子。世界粮食纪念日,是在1979年11月举行的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定:1981年10月16日为首次世界粮食日纪念日。此后每年的这个日子都要为世界粮食日开展各种纪念活动。

“在人类居住的地球上,不仅动植物,而且农作物的品种也在日益减少。古代先农们种植过多达数千种的农作物,而只有大约150种被广泛种植,成为人们主要的食物来源。其中,玉米、小麦、水稻约占60%,而大多数其它农作物品种已处于灭绝的边缘。随着农作物品种日趋单一和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全世界粮食供应 餐桌上的粮食正变得日益脆弱。”大队辅导员黄老师向队员们展示了因科技、自然、人为等因数导致粮食欠收,遭受饥饿折磨的岁月,讲述了我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爷爷呕心沥血的研究成果。

队员们在“世界粮食日”主题队日及“粮食周”的教育中,深刻认识到节约爱惜粮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二战以来,每37年世界人口就增加一倍,再加上经济高速增长的需要,粮食供应受到前所未有的沉重压力。1955-1985年间,世界的粮食产量翻了一番多,但在同一时期耕地面积只增加了15%。这些数据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粮食增产不仅仅由于耕地的增加,更多的是通过对土地的过分使用实现的;二是由于对耕地的过分使用,造成了土壤侵蚀和荒漠化等,最后不得不放弃一部分耕地。

少先队代表谢柳莹同学发表“世界粮食日”感言

土地的肥力主要是通过土地间歇休闲以再生养分来维持的。由于人口压力的增加,必须生产更多的粮食,休耕地的面积必须缩减,久而久之使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甚至完全丧失了生产能力。为了增加土地肥力,施用大量无机化肥是当今世界粮食增产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然而,化肥对环境的危害却被人们所忽视。农田所施用的任何种类的化肥,都不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各种农作物对化肥的平均利用率为:氮40%~50%;磷10%~20%;钾30%~50%。过剩的化肥对人类生存的环境构成很大的威胁。以下是队员们深入学习的9大生态污染知识。

全神贯注参与“世界粮食日”主题活动的队员们

1、化肥对水体的污染

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多,引起最严重的后果之一是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的富营养化是水体衰老的自然过程,但化肥大大加速了这一过程。另一个严重后果是污染地下水。化肥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随土壤中的水流移动,或透过土层进入地下水。

2、化肥对土壤的污染

长期过量而单纯地施用化肥,会使土壤酸化或碱化;另外,制造化肥的矿物原料及化工原料中,有的含有多种重金属、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害成分,它们随施肥进入农田,造成土壤污染。例如,施用磷肥不可避免地给土壤带来镉、锶、氟、铀、镭、钍等有害物质。施用磷肥过多,会使土壤含镉量比一般土壤高数十甚至上百倍。有些化肥中还含有有机污染物,如氨水中往往含有大量的酚,特别是用炼焦厂废气生产的氨水,含酚类超过千分之一,施用后造成土壤酚污染。

101班利用班会时间学习“世界粮食日”节约粮食的知识

3、化肥对大气的污染

化肥对大气污染主要是氮肥分解成氨气与反硝化过程中生成的 N2O 所造成的。氮氧化物气体进入大气使大气质量变坏。特别是氧化二氮气体在对流层内稳定,可上升至同温层,在光化学作用下,与臭氧发生双重反应:

N2O + O3-->NO + O2

NO + 02-->NO2 + O2

该反应消耗臭氧,破坏臭氧层。有人推测,到2000年时,臭氧将应氮肥的施用而减少2%。

4、近海生物受到化肥威胁

大量化肥的流失为"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条件,已成为海洋赤潮发生的主要诱发原因之一。赤潮的发生,使海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鱼类、贝类中毒或死亡。

304中队队会时间学习“爱惜每一粒粮食”如何践行

5、化肥也会危害森林

西欧不少国家发现,一些远离工业区和交通干线的农业种植区内,大量树木不断死亡。调查证实,使用的大量氮肥释放出的刺激性氨气,是除酸雨之外造成森林死亡的的另一个"祸首"。氨气被植物叶片吸收后就会形成碱性的氨离子,并在植物体内积累起来,干扰重要的新陈代谢过程,损伤植物叶片细胞,阻碍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轻者植物叶片受氨气的熏灼伤害,重者出现"氨中毒"和大面积叶片枯死。氨气与氮氧化物共存是,二者对植物的损害具有协同效应,毒性更为强烈。

6、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为了保证粮食生产,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农药的使用已十分广泛。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如果不使用农药,全世界粮食总收成的一半,将会被各种病、虫、草害所吞嚼。使用了农药,却只挽回15%左右的损失。农药既有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也有给环境带来污染和危害的一面。世界上农药的品种约有500种以上。随着各种农药的大量使用,结果往往是害虫、益虫一起消灭,而害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最后只好不断加大药量。真正作用与农业害虫的农药仅有10-30%左右,进入大气、水体的部分约为20-30%,残留在土壤中的约有50-60%。

大量使用农药,或长期使用同一类农药,能够使许多害虫产生抗药性,连续使用农药还会杀死益虫、益鸟。所以,不合理的使用农药不但不能彻底解决农业病虫害问题,相反还会使许多原来危害不大或不难防治的虫害变得不易防治。这样就有可能使农药用量越来越多,形成恶性循环,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也将逐渐加重。

301中队队会时间学习“世界粮食日”知识

7、农业灌溉对土壤的影响

农业灌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众所周知的。我们来看看灌溉的负面影响。农业灌溉加速了水冲蚀,致使土壤板结,盐碱化。

8、农业灌溉对水环境的影响

灌溉水通过对农田土壤的冲蚀、淋溶,将夹带泥土颗粒、矿物质、碱分和盐分、细菌、病毒、农药和化肥、还有灌区周围的生活污水等,经排水渠排入河流或湖泊而污染地表水,增加水的矿化度、混浊度、影响水的气味、PH值、温度、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灌溉水经土壤入渗后也会使地下水受污染。

9、灌溉水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由于灌溉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地下水,而地下水的补给又很缓慢,深层地下水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大面积漏斗区,造成地面沉降、塌陷,大量机井报废,沿海地区海水入侵。

人类为了提高粮食产量绞尽了脑汁。从20世纪70年代起,世界上出现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促进了粮食增产。然而却又引发了称之为农业生态环境的"白色污染"。如今所用的塑料薄膜,大多是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为原料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中极难分解。在土壤中的残膜碎片,可存在400年之久。太多的残膜降低了土壤的透气性及肥力。

一切办法想尽之后,为了得到生活所必须的粮食,人们不断烧垦森林,开辟耕地和牧场。世界上大约有2亿公顷森林被开垦为耕地,大约3亿以上的人以此为生。由森林支撑的大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这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据在队员们心里渲染和激荡,他们高举右手宣誓,争做珍惜每一粒粮食,爱护生态环境的新时代好队员。

撰稿:肺鱼   摄影:吴玉洁    审稿:少先队   编辑:林莉


网站首页 集团概况 校园快讯 校园视频 招生招聘

集团二维码

兴耀东方品牌教育集团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张槎街道村尾村
电话:0757-82100365
粤ICP备19028034号-1
版权所有©兴耀东方品牌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