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一 、背景分析
二、构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育人模式
三、发展目标
四、重点工作与主要举措
五、保障机制
六、评价设计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至2020年,我国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至2050年,我国将挺进中等发达的国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校以《“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育人模式课题研究方案》为行动指南,制订此《整体创建美育特色,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东方村尾学校发展规划(2013年9月~2016年7月)》。
(一)学校概况
东方村尾学校于2009年9月创建,学校占地面积20156平方米,建筑面积16868平方米。学校以科学先进的设施打造专业化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比较齐全,所有班级均配置电脑多媒体,实物投影,拥有闭路电视、有线广播、校内网站等现代信息技术设施;建有多功能电教室、图书室、足球场、篮球场、塑胶场地、音乐室、舞蹈房、美术室、多媒体教室、电脑房、自然实验室、理化实验室、史地室等。
学校现有5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56人,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现有教师112人,专任教师104人,中共党员26人,大专及本科学历占教师数100%,其中特级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
三年来,学校积极探寻特色发展之路,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升,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区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办学规模逐年攀升。
(二)发展优势
过去三年中,学校办学经验有所积淀,学校管理、教学常规、教师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有序展开、稳步推进、持续提升。
1、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以课堂教学改进为切入口,以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能为目标, 坚持开展公开课。从加强学科组建设入手,组织教师开展公开课评议反思活动;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教学规范管理,落实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2、以校本研修为载体,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升
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以抓学习、抓制度、抓管理、抓激励为基本策略,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升。
(三)发展困境
1.教师发展尚不均衡,教师培养的力度与速度有待提升
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整体上不均衡,有个性、有风格的教师队伍尚未形成,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研究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学校需要深度探索与推进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
2.家校合作工作面临较大的困难
学校周边属于城乡结合部,中小企业为主,外来务工人员受教育的程度低,他们缺乏对孩子正确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单一,或者粗暴打骂,或者不闻不问,几乎谈不上对孩子的学习指导。他们有的不仅对教育孩子存在着许多误区,而且自己身上的一些恶习也严重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一旦孩子在学校有点事,例如同学们之间发生点摩擦,他们便会自己亲自向学校、向老师兴师动众,更有甚者竟然出手打别的学生。凡此种种,都为学校与家庭之间在教育上的交流沟通带来较大的困扰。
我校提出构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育人模式,从根本上来说,一方面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简单说就是用美涵养人的道德品格,用美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从素质教育的构成来看,"以美养德"就是用美塑造完美的人格,用美陶冶优良的品德,用美养成良好的习惯,用美发展健康的个性,用美滋养善良的心灵。“以美育人”,则是用美的文化感染人,用美的艺术熏陶人,用美的形象塑造人,用美的活动引导人,用美的教育成就人。
(一)办学目标
把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美育素养,加强美育在学科教学、课外活动、校园环境中的渗透,深化美育特色课程建设,营造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整体构建美育办学特色,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把我校办成为一所风气优良、质量过硬、美育特色凸现的知名学校。
风气优良——学校呈现尊师、爱生的校风;务实、善导的教风;勤奋、好问的学风,自强不息的精神。
质量过硬——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教师德、能、勤、绩全面发展,学校各项成绩得到家长、社区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
特色凸现——学校彰显美的课堂,美的校园,美的活动,美的教师,美的学生。
(二)培养目标
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育人,培养品德优良、素质全面、艺术专长的东方村尾少年儿童。
品德优良——培养学生初步具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现代道德文明,具有一定的道德辨别、体验能力和实践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健全的人格。
素质全面——培养具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少年儿童。
艺术专长——赋予学生以文明的、艺术的、审美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构建“以美养德”的德育模式,提升德育工作实效
“美是道德的象征。” “以美养德”的德育模式,就是以德育美学观的理论为指导,从美的视角切入,以欣赏型德育活动为抓手,积极营造浓厚的美的德育氛围,以优良的校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逐步形成“以美养德”的美的德育工作特色。
1、以德育美学观的理论为指导
当前德育中仍存在较为浓重的功利色彩,主要表现为学生缺乏情感和想象力,缺乏对他人和社会的关怀。而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的手段就是灌输、强制灌输。德育美学观就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提出来的,他是对功利主义德育的颠覆。
德育美学观以德育与美育“深层交叉,灵魂借鉴”为目标,将德育理论探讨置于对人的终极关怀、对幸福人生的至境追求下,为德育理论研究和德育实效的提高提供了新思路。
德育美学观的实质用通俗的话解释是: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可以经过审美化改造,成为“一幅美丽的画”、“一首动听的歌”,即是说德育能够变成一个具有审美情趣的东西,如果常规德育实现审美化,那么德育的效果将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2、从美的视角切入,以欣赏型德育活动为抓手
德育,把人的美丽展示出来,就是欣赏型德育模式。在德育美学观思想的指导下,创设美的德育活动,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1)自我养成,展示美丽的我
①确定目标,自我养成
从抓最基本的做人的道德规范入手,将最基本的做人的道德规范分解为不同阶段目标,让学生每学期自选目标自己养成,学校政教系统督促、指导、帮助。近三年我校将重点抓“两带、三好、五不”行为习惯养成。
三带:把孝敬带给师长,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善良带给同学;
四好:站好队,做好操,写好字,读好书;
五不:怪发不进校,杂物不乱扔,楼道无喧哗,出言无脏话,玩耍无损伤。
开展“轻轻走,让我们的楼道静悄悄”、“弯弯腰,让我们的校园更美好”等活动。
②学做主人,实践体验
实行“班级自治”, “班规班法”民主制定,“班务承包”落实到人,“自我评比”激活动力,让学生从“被人管理”变为“自主管理”,在灵魂上做自己的主人,在行动上做班级的主人,在班级这个大家庭里做负责任的一员。
建立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机制,目的是实施主体性教育,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不要我做”为“我不要做”。
③以自主教育为主线,充分发挥少先队和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团队和阵地作用。
搞好组织建设:召开好少代会、团代会、学生会竞选会,加强团队和学生会干部的培养等。
搞好阵地建设:做好鼓号队的培训交接工作,做好团队室和广播室和各种宣传阵地的工作。
搞好活动建设:组织好每周的升旗仪式,结合各种节庆日和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美的团队活动。
加强理论建设:组织学生干部学习团队工作的基本知识,学习上级部门的相关文件。
加强特色建设:打造学校团队活动特色,为学校“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育人模式建设添砖加瓦、增光溢彩。
(2)自我参与,展示美丽的我。
美就在生活之中。创设美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感受美、欣赏美、经受美的熏陶,以此来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①开设《艺术与欣赏》和《学科中的美》校本课程,每周有各类艺术和学科的兴趣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审美兴趣
②利用每天早读时间开展“感受中华文明 弘扬中华文化”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悠扬的古乐声中欣赏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学习中国书法,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美,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③精心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
ⅰ隔年组织一届学校美育活动节。
ⅱ每学期组织校级学生才艺大赛
ⅲ评选校园美育之星
ⅳ评选校园感动人物
(3)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从民族精神中汲取美的食粮。
①从美的视觉出发,通过专题节庆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节庆纪念日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
②通过仪式(入学式、毕业式、14岁花季式)教育活动,有机融入爱国情感、历史文化和基础道德等教育内容。
③通过礼仪教育,引导学生懂得在各种社会公共活动和公共场合中的礼仪礼节,学会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礼貌规范,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3.落实德育为先理念,构建全方位德育课程体系
(1)把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班队会、年级会、校会等纳入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并且着重探讨实践它们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2)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内容融于德育课程之中。
4.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年组的作用,铸造美的育人之师
(1)进一步加强学年组建设,把欣赏型德育活动纳入优秀学年组量化考核之中。
(2)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把欣赏型德育活动纳入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之中。
(3)举办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开展评选“美丽班主任”活动,宣传班主任的先进事迹,使班主任学有榜样,干有方向。
德育工作年度目标
第一年(2013年9月——2014年7月)增强全员德育美育观意识,加强德育队伍自身美的建设;启动德育美育观指导下的校本课程开发;建立有特色的校园墙文化和班级温馨教室文化。
第二年(2014年9月——2015年7月)全员德育美育观意识初步形成,德育队伍自身美的建设比较自觉,德育美育观指导下的校本课程开发有了一定的成果,欣赏型德育活动初步形成系列,制作班级温馨教室文化DVD。
第三年(2015年9月——2016年7月)全员德育美育观成为学校一切工作的自觉指导性意识,一支自身美的专业化德育队伍成长起来,德育美育观指导下的校本课程开发初步形成系列,欣赏型德育活动全天候占据学校德育阵地。
(二)加强学校课程美育因素的开发建设,倾力建造美的课堂,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着力推进学校课程美育因素的开发建设,建造美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注重培养学生“乐学、美学”的学习品质,大力弘扬教师 “乐教、美教”的教学品格,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着力推进美育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1)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整合校内外资源,挖掘美育特色项目,扩大美育特色项目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影响与作用,使学校美育特色项目逐步转化为学校特色课程。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以美育为重点,形成学科类、艺术类等多种形式组成的校本课程。
(2)优化拓展型课程的实施。拓展型课程与学校“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科研课题紧密结合,与团队、学生会活动和各种形式的学科竞赛紧密结合,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合作竞争的多彩舞台。
(3)每年召开一次以“美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在进行学校课程建设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发现开发过程中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逐步制订分年级、分学科美育校本课程方案。
2.深化教学研究,构建美的课堂
(1)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优化课堂为目标,积极探索“乐学、美学”与“乐教、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 ,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兴趣,提升教师教学过程美育化的自觉和能力,加强师生之间美的交流和互动 ,构建美的课堂,成长美的教师和美的学生。
(2)在课堂教学美育观的指导下,大力挖掘各学科课内课外美的因素,探讨研究课堂教学美育渗透的作用和方法、时机,开展构建美的课堂的各种形式的教学教研活动。通过活动的有效开展,培育出美的课堂、美的教师、美的学生。
(3)探讨教学常规管理美育化,使备讲批辅考在美的感受和体验中进行,减轻教师和学生的精神负担。
①要求各学科教案都有根据教材内容渗透美育的体现。
②要求各学科每学期第一节课和最后一节课都要向学生介绍讲解本学科的美育因素,要写成教案。
③要求各学科教师每学期都写一篇关于打造美的课堂方面的论文。
(4)加强考查类学科质量评价和质量监控方式探索;增强教师个体的学科质量自我监控、团队互控意识和能力;形成制度化的学科抽测、评价分析、督促反馈、奖励制度。
(5)改革学生评价方式,构建教育教学美育观指导下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使得每一名学生都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教学工作年度目标
第一年(2013年9月——2014年7月)
(1)挖掘美育特色项目,以美育为重点,积累学科类、艺术类校本课程素材。
(2)探讨教学常规管理美育化,尝试备讲批辅考在美的感受和体验中进行。
(3)挖掘各学科课内课外美的因素,探讨研究课堂教学美育渗透的作用和方法、时机。
(4)积极探索“乐学、美学”与“乐教、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 。
(5)加强考查类学科质量评价和质量监控方式探索。
(6)改革学生评价方式,进行构建教育教学美育观指导下的评价体系的探讨。
第二年(2014年9月——2015年7月)
(1)继续挖掘美育特色项目,以美育为重点,初步形成学科类、艺术类多种形式的校本课程。
(2)进一步探讨教学常规管理美育化,初步形成备讲批辅考在美的感受和体验中进行的途径和方法。
(3)继续挖掘各学科课内课外美的因素,初步落实课堂教学美育渗透的作用和方法、时机。
(4)继续积极探索“乐学、美学”与“乐教、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出各学科美的课堂的样板 。
(5)加强考查类学科质量评价和质量监控方式探索。
(6)继续改革学生评价方式,推出构建教育教学美育观指导下的评价体系的草案。
第三年(2015年9月——2016年7月)
(1)继续挖掘美育特色项目,以美育为重点,形成学科类、艺术类多种形式的校本课程。
(2)进一步探讨教学常规管理美育化,形成备讲批辅考在美的感受和体验中进行的途径和方法。
(3)继续挖掘各学科课内课外美的因素,形成课堂教学美育渗透的校本教材。
(4)继续积极探索“乐学、美学”与“乐教、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出学科美的课堂的拔尖教师 。
(5)继续加强考查类学科质量评价和质量监控方式探索,形成方案。
(6)继续改革学生评价方式,推出构建教育教学美育观指导下的评价体系。
(三)着眼教育教学实践问题,推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
用“以美养德,以美育人”课题引领,探索“学习、研究与教学”有效整合的教育科研途径,实施“教研修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优化校园网“课题研究”栏目,初步形成有东方村尾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系列,提升教师队伍教科研素质。
1.明确核心课题,坚持科研引领
(1)确定“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育人模式课题为学校核心研究课题。从课题项目的研究入手,确立学生即课程、教师即课程、学校环境即课程的现代课程理念,形成课程开发过程的立项、实施、跟踪、评估和反馈机制。
(2)聘请专家指导,帮助学校科学地建立校本课程整体系统规划,进一步加强年级纵向与知识体系方面内在的衔接,并从整个课程教学层面融通各校本课程与各学科之间的关系。
(3)积极探索学科研究推进的策略与路径,用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英语节、体育生活节等项目研究提供丰富的科研资源。同时,从校园环境、班风班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教师专业化发展等多个侧面,着力营造课程开发的浓郁氛围,促进课程实践有效进行,大力提升学校内涵发展。
2.强化科研管理,形成科研意识
(1)健全各项教科研制度。建立校级课题申报制度,开展年终教科研论文评奖活动;建立促进教科研工作的激励机制,将教科研工作成绩纳入年度考核,作为评估教师教学能力重要依据;建立学校科研经费专项保障制度,确保教育科研的经费投入;建立科研交流制度,聘请教科研专家,指导学校教科研课题研究,提高学校教科研的质量与层次;每学年安排1-2次教科研报告会,进行理论学习和科研培训,帮助教师提高理论水平。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帮助教师确立“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发动机”的理念。
(2)本着“求真务实,研以致用”的原则,加强对教师科研的管理工作。在已有基础上制定、完善“东方村尾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条例”,形成科学、全面的管理制度,使科研管理真正发挥出组织、研究、培养、评价和服务等功能。
3.实施教研修一体,打造教科研氛围
(1)树立教研修一体的意识,要求教师能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为进一步深化课改,使教师成为“有思想的实践工作者”。
(2)明确教研修一体管理模式的意义。“教”即基于课堂的教学实践,增强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研”即基于问题的教学研究,增强教育科研的实效性。“修”即基于发展的研修行动,提高教师的专业修养。通过教研修一体管理模式的实践,为课题深入阶段的教师指明发展途径,提供肥沃的发展土壤,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以学科组、备课组建设为抓手,每学期各组织一次基于课题的理论学习和主题实践活动,每次活动必须填写过程记录、相关案例及反思随笔,帮助教师开展广泛的应用性研究。与此同时,要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引导教师注入理性思考的活力,增强他们来自教学实践的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改进教育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充分运用集团网“课题研究”栏目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向“课题研究”栏目投稿,充分发挥专栏对我校科研工作的促进作用。
(5)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师论坛”,让教师把自己在教学和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争论的问题或已解决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分析,通过思维的碰撞产生火花,促进专业提升。
教育科研工作年度目标
第一年(2013年9月——2014年7月)在教科研与教育实践的结合点上制定、完善学校教育科研条例;定期组织教育科研和校本研究的交流、研讨活动,做好课题实施反馈、诊断、调整工作;组织一次教科研报告会,提升教师科研理念;启动“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育人模式课题研究方案,每学期组织一次“以美养德,以美育人”教学案例评比活动。
第二年(2014年9月——2015年7月) 以新的教科研制度,管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激励教师的教科研行为;定期组织教育科研和校本研究的交流、研讨活动,做好课题实施反馈、诊断、调整工作;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组织一次教科研报告会即课题中期汇报;继续开发“东方村尾学校校本课程”,初步形成校本课程系列。组织教育论文评比活动。
第三年(2015年9月——2016年7月) 严格施行教科研制度,管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激励教师的教科研行为;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推广好的经验,反馈研究的问题,并尝试进行课题研究式推广和成果课程推广;完成“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育人模式课题课题结题与成果推广,进一步深化研究,完成“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育人模式课题研究成果总集;组织教学案例评比活动。
(四)加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提高
通过校本研修,提升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全体教工中提倡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鼓励教师主动发展、鞭策骨干教师特色发展;建设一支质量高、有特长、数量足、结构合理、具有个体学习能力的、适应美育特色办学要求的专职教师队伍。
1.以教师发展为着力点,要求教师做到思想上发展,树立终身学习,全面发展观念;学识上发展,努力做到知识渊博,投身课改;理念上发展,专业引领,开放多元;行动上发展,务实创新,善于积累。增强教师课程意识,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
2.重视教师教学能力和素质的整体提高,鼓励教师参加校本研修和学历进修,推进骨干教师、特色教师奖励机制,调动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
3鼓励和激励艺术教师持久、主动地保持自我更新、不断发展的动力,充分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潜能,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专业技能与风格,并有相当数量的优秀教学研讨示范课的积淀。
4.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指导,关注发展。有计划地引进特长教师和把关教师,把教师引入与学科组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以集团优秀学科组评选标准规划各学科组建设。
5.为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鼓励教师特长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自培特色教师。鼓励教师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加集团优异教师的评选。
6.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市、区、街道、集团、学校的各类公开教学、教学研讨、教学比赛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创美杯”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并根据学科、教龄等特点设置奖励措施。
教师队伍建设年度目标
第一年(2013年9月——2014年7月)了解教师的发展需要与成长需要,组织全校教师制定“个人三年专业成长规划”;开展“五级优异教师”评比;组织教师培训活动2次。
第二年(2014年9月——2015年7月) 督促全校教师修改并进一步实施“个人三年专业成长规划”;完善教师评价制度,继续开展“五级优异教师”评比;组织教师培训活动2次。
第三年:(2015年9月——2016年7月) 组织教师做好个人专业成长的反馈、诊断、调整工作,继续实施“个人三年专业成长规划”;完善教师评价制度,继续开展“五级优异教师”评比;组织教师培训活动2次。
(五)依法治校,形成内外兼修的学校管理文化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引领,刚柔并济,形成规范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形成民主、科学和良性互动的管理文化。
1.规范管理,完善评价。进一步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完善“教师绩效评价考核”等制度,促进教师主动学习、主动研究、主动发展,克服“短板效应”,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2.加强班子建设,弘扬团结协作、务实勤奋的作风;树立亲师、爱师、为师的形象;强化安全意识、共生意识、审美意识、创新意识,真正成为引领学校新一轮发展的强有力团队。
3.畅通管理网络,营造公平环境。强调管理中各级职、权的充分发挥,强化自下而上的互动反馈渠道畅通,确保政令畅通、有效监督,营造公平、公正、透明、安全的教师工作和发展环境,提高教师的认同感和安定感。
4.倡导刚性制度实施中的人性化,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心理需求,尊重教师工作方式的个性化、风格化,引导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职业价值观。
5.充分关心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积极创设适合不同教师发展和不同发展层次教师需要的推优机制、培养渠道。不断深化“有声有色地工作,有滋有味地生活,有情有意地交往”的工作生活理念,畅通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渠道和平台,最大化地激发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酿造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
学校管理工作年度目标
第一年(2013年9月——2014年7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整体思路,健全完善学校管理机制,推进民主管理;进一步明确岗位责任制和建立健全“行政部门问责制”,以“密切合作”与“奋发进取”为最高工作原则,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和大协作精神,实现部门、条线工作的和谐共振。
第二年:(2014年9月——2015年7月)学校管理人性化、规范化、精细化,逐步建立和谐、高效的人本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一支精神状态好、民主作风好、团结协作好、廉洁自律好、学识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教师信得过的干部管理团队。
第三年:(2015年9月——2016年7月)党政工团建设不断推进,学校稳步、和谐发展,形成民主、愉悦、开心、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学校在区域内具有良好的口碑,形成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
(六)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建美的育人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发挥美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注重师生的个性培养和人格塑造,艺术化地体现师生员工的精神追求,使校园文化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文化艺术殿堂。
1.精神文化建设。建设“热情、周到、优质、高效”的学校后勤作风;形成“务实、善导”的优良教风;培育“勤学、好问”的良好学风,逐步形成“尊师、爱生”的优良校风,熔铸学校师生的自强不息精神。
2.制度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制度文化的保障、规范、评价等重要作用。改善学校制度的执行环境,使师生具有制度化的科学意识、规范意识,使依法治校和依章办事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
3.行为文化建设。从制度建设入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和教风、学风建设,重视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进一步提高学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率,扩大覆盖面,注重实际效果。
4.环境文化建设。按照“绿色、高雅、美丽、和谐”的原则建设优美的环境文化,为师生创造有利于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的优美环境。开展学校品牌形象的建设和宣传工作,重视学校品牌形象的推广和公共关系工作,扩大学校在社会的知名度,提升学校品牌的价值。
5.圣洁文化建设。以纯洁神圣的美德统领师德师风建设、诚实守信建设和遵纪守法建设,构筑东方村尾学校美好圣洁的灵魂殿堂。
6.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教师节、十一国庆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重大节庆日,一二.九运动等纪念日,以及学生入学、毕业等重要时机和关键环节,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族团结主旋律。努力组织好 “美的校园”系列文化活动,办好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充分展示美育教育成果,激励师生特长发展。
7注重景观建设,美化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建设从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校园的整体布局、楼房的建筑装修及教学设施的更新摆放等体现教育性和艺术性。校园板报的内容形式,教室的布置,艺术作品的悬挂、校训校风等艺术字、草地、楼房墙面、路灯等景观布置,都要体现出师生员工的思想、情感、审美观等精神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年度目标
第一年(2013年9月——2014年7月)清晰思路,统一认识,强化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着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养成好习惯和“孝、善、礼”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第二年(2014年9月——2015年7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爱国主义和文化传统教育。在师生中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艺术活动,让师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美好和快乐。
第三年(2015年9月——2016年7月)抓好校园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教师为人师表,学生言谈举止文雅,校园书香气息浓郁,校园文化活动品位高雅。
(一)实施策略
1.分析现状,寻找差距,围绕“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办学思想,深化特色教育,注重内涵发展,制定各部门分年度、阶段性计划,逐年落实学校发展规划。
2.根据特色学校发展规律,寻找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方法,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3.发挥教代会的作用,保障制定规划的集思广益,落实规划的有序推进,监督规划的有效运行。
(二)组织保障
1.建立“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切实保障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贯彻落实。领导小组由校长、政教处、教导处总务处领导和级组长、科组长组成。
2.建立“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评估小组”,及时了解规划的实施进度,分析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规划实施的步骤。
3.建立以美育为主导的课程开发小组,做好学校美育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发展。
(三)制度保障
1.学习制度。组织教职工学习规划、了解规划、接受规划,并结合本部门与本人的工作实际,研究如何自觉主动地落实规划。
2.评估制度。建立评估小组,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以客观、全面、真实地把握规划实施的进展与水平。
3.通报制度。定期向教职工通报规划的组织实施情况、评估小组的评估意见和下一步措施,使教职工了解规划实施的全过程,并进一步明确各自应当承担的任务。
4.整改制度。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要认真分析规划评估小组的评估意见,研究具体的整改措施,以保障规划实施与推进的有效性。
规划的评价设计是以学校发展为最终目的,以学校自我发展和进步为评价准绳,对规划制定的办学目标、工作内容和主要举措的落实情况进行全程跟踪,进一步明确过程中目标的达成度,以日常化监控和阶段性评价保障规划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外部评价
接受区、街道级政府督导室、教育局、教研室等指令性的监督评价。
2.内部评价
组织每年一次表彰先进活动,树立美丽形象,做好“美丽教师”、“美丽学生”的评比活动。
总之,未来三年,东方村尾学校将致力于“整体创建美育特色,推进学校内涵发展”规划的实施,在人力、物力和活动的时间、空间上给予充分保证,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让学校时时、事事、处处、人人都以美育人,用美的教学内容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用美的教育活动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提高美的能力;用美的环境熏陶学生,使校园成为学园、乐园、花园,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受益、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知名学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