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温州学习考察报告
2013年5月13日至17日,根据广东省第十期民办校长培训班的有关安排,我们一行40余人在班主任杨老师的带领下,到温州、杭州等地考察学习,这次考察让我近距离地了解了温州教育改革的发展动态,同时让我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可谓是受益匪浅。这次温杭之行一共考察了三所学校,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瑞安市新纪元实验学校。学校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和厚重的校园文化底蕴,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与震撼,也引发了我对于今后工作的思考。
见 闻 篇
一、新纪元实验学校概况
新纪元实验学校是温州新纪元教育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于1999年创办的一所中小学九年一贯制民办寄宿学校。学校校园占地面积35343平方米,建筑面积21804平方米,绿化面积10813平方米学校2009学年成功创办新纪元实验学校分部,学校教学班达78个,在校生3950多人,教职工4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200多人。集团董事长陈伟志,现任校长叶绍胜。
二、新纪元实验学校特色
1、坚持走创新特色之路
新纪元人秉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特”的办学特色,在活动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大课间活动让艺术与体育进行了完美的结合,校园文化美食节活动瑞安市首创,让全体师生享受着教育的幸福,校艺术节让学生的体艺和特长尽情地展示,书市活动以书易书让学生迈入了阅读的殿堂。校中校更是突显着妙不可言的作用,教师发展学校让教师们追随智慧而快乐地工作,清新而优雅地生活;学生发展学校为留校学生提供亲情服务,个性在此得以张扬;家长发展学校为家长们搭建交流的平台,创新在这一刻点燃。快乐地学习、优雅地生活、创新地工作,让新纪元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屹立于教育之林。
2、用爱支撑“家”文化
新纪元学校在2010年把“家”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教育的新举措。以“师生共创教育幸福”为家训,以“做更好的自己,让优秀成为习惯”为家风,以“守住宁静的心家、经营温馨的小家、融进和谐的大家、奉献伟大的国家”为目标,以“让每一个孩子体验成长的快乐,让每一个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每一个家长收获教育的成果”为追求,用心去点燃每一个人的心灯,用心去陪伴每一个人的成长,用爱去支撑每一个人的梦想……
3、师生共创教育幸福
新纪元以“尊重差异,关注全体,开发潜能,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以“用优质教育开启学生成功人生”为育人理念,以“师生共创教育幸福”为核心价值观,以“家校共导”教育实验活动落实全员德育责任制为载体,实施精细化管理,推进学校文化战略规划,引领学校进入创新状态,引领教师进入研究状态,引领学生进入自主状态,引领员工进入自律状态,引领家长进入共导状态,以创新适合师生发展的和谐教育为目标,打造优质新纪元教育品牌。
4、课程设置独领风骚
翻开新纪元学校的宣传简章,我目瞪口呆了,数了数,一共有快乐七巧板、十字绣、九连环等30个课程纲要,每一项课程设置都有很详细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在听叶校长的学校简介了解到,该校推行“三学循环”课堂教学模式,即自学、预学,悟学。这样周密而严谨的办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叶校长谈得最多的是制度文化,他很形象地说,比如花园周围的篱笆,不是为了影响走路,而是为了更好地走路。科学管理是使一个团队每一位员工高效地工作,而艺术的管理是使每一个员工愉快地工作。它们的结合点就是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表纪元小就是在制度的规范里,让教师高效而愉快地工作。
这就是新纪元实验学校,虽仅有14年的历史,她却以独特的学校文化实施自和谐教育,培养才情教师、本色学生。
思 考 篇
当我走出会议室,徜徉在这优美如画的校园里,我除了感慨还应该做些什么?我觉得,最能做的,也是最应该做的就是思考。思考是进步的途径,是前进的策略,没有思考就没有进步。4天的考察学习时间虽然很短,但带给我的思考确是深远的。
思考一:学校建设和发展需要政府高度的重视和投入。我们考察的几所学校,凡是发展相对较好的,大都经过高度的规划和布局。可见没有政府的强力支持,学校发展很难上规模上水平,没有政府的大力投入,学校的文化建设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思考二: 这次考察的学校都有着明确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超前,办学思路清晰,学校定位准确。所参观的学校都树立了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的办学观念。完善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理顺了管理体制,明确了各层、各处室管理职责,消除管理盲区。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了各个部门的作用。强化对学校管理督导评估,完善学校内部管理评价体系。这是学校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的首要条件,也是积极推进创建规范化学校的切入点。
思考三:坚持“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就是要把学生置于学校管理的中心地位,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价值,建立师生间平等的人格关系,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就是要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其在推动学校发展过程中实现个体的全面自由发展,做到了关爱学生、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使管理与教育寓于其中,真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思考四: 这次考察的每一所学校,我们都感受到一种高品位的文化享受。小校园,“大文化”。这些学校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重视的不仅是现代化校舍和教育设施的建设,更重要的是独特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和办学传统使这些学校处处都有教育功能,时时都有教育机会。一进校园,所见所闻总能给人一种强烈的文化底蕴浓厚的感觉,他们的一墙一角、一碑一柱,都彰显着文化和特色,使得学校的每一面墙、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是会说话的老师,学生就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受到教育。
思考五:校长是什么?——是灯,是标杆,是教育专家,是思想者。校长首先要力争做教育专家,做个思想者。参观的三所学校校长,每位校长都有一大堆头衔。但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每个人都是教育教学业务的骨干、领头人,甚至是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进。只有精通教育教学规律,方能引领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我虽不是一名校长,但想想自己的教育管理业务,比起他们真是相形见拙,惭愧不已!
行 动 篇
通过五天的考察学习,我强烈地感受到了我校和这三所学校之间的差距,有经济发展的水平的差距,有学校发展环境的差距,有教师的差距,有生源的差距。从而更激发我进一步的思考:如何结合本地实际,把学校做大做强,教育更让人民满意,赶上他们呢?
1、切实加强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
我每到一所学校,都会听到该校师生对领导班子的肯定和赞赏。他们坚强、团结、勤政、务实,对教育事业忠诚、信念坚定。
2、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三所学校走过的路虽然不同,但出发点都是研究校情,从校情出发,效果也殊途同归,都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这启发我们:作为学校的一把手校长要有选择的眼光和智慧,要从校情出发寻找切入口再对症下药。
3、进一步树立人文关怀的师生观,关注每一个师生。
在考察中,令我感触最深的也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充满教育关怀的学生观。他们从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去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
4、打造优美育人环境。
环境有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又是外来者的第一印象。想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建好校园绿化、美化、文化建设,既标志着学校的档次,又能实现陶冶师生情操。学校绿化、美化、校园文化不可少,但要注重学校的实际,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和谐统一,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
5、要学习、反思、实践,再学习、再反思、再实践。距离是存在的,差距是有的,而缩小差距的唯一途径就是我们要进步,要进步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学习。校长、教师、学生都要学习。边学习边反思,要学会思考,思考如何事半功倍,思考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孩子需要什么样子的教育,思考如何使教育加速度发展,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做。然后便要付诸实践。通过实验、实践,去掀起一轮又一轮的涌动,去推动我们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
有些条件我们不能改变,那么我们可以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方面,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当前的教育形势对校长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的快速发展已经不再体现学校建了多少楼,添置了多少设备。所以当前教育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学校的内涵发展上,体现在学校教育质量的快速提高上,体现在学校特色发展上。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抓质量,其他所有工作都应该围绕抓质量这一中心,时刻绷紧质量这根弦。
参观考察已经结束,但我的学习才刚刚开始,做为教导主任的我,要清楚自己的角色以及肩负的责任,把自己的学校带向发展之路,带向成功之路,把学校办成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学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站在未来的高度,站在现实的角度,不断地为学校寻找新的起点,我们有决心做好我们应该做的事。
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我们的教育充满了期待。我想在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会为河宕教育插上理想的翅膀,让它在这广阔的禅城教育蓝天里自由翱翔。
注:此论文获2014年禅城区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