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荣获2020禅城区教育教学论文评审一等奖)浅谈如何培养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刘春艳
2020-07-23 阅读次数:2312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使学生能够解释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一些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把“解决问题”贯穿到小学各册数学教材的始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单元质量分析中发现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比较弱,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了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意识是比较弱的。本文分别从审题方面、说题方面、以及平时教学中注重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等方面来培养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审题、说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一项重要能力,指学生通过对题目的认真观察,并收集题目里的相关信息,以及理解各条件之间的关系。学生首先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并获取有用的相关信息,然后能清楚地表述和表示一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解题的重要前提。审题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把数字给审错了。如:苹果有7个,梨子有8个,桃子有9个。桃子比苹果多几个?(9-8=1个)就是把数字看错而写错。还有类似大猴子摘了36个桃子,比小猴子多摘了7个桃子。小猴子摘了几个桃子?有学生出现36+7=43(个)。也是没有仔细审题,造成思维定式,看到多就用加法。另外还有个别题文字看起来较多,如花花和爸爸妈妈坐高铁从广州去海南旅游,每张车票466元,回来还是坐同样票价的高铁,这次旅行买高铁票一共花了多少钱?总有学生没有仔细看清楚题目而导致出错。新课改越来越强调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大多数题目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学生很难去寻找有效的数学信息。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求学生审题时需要注意:一是要求学生养成边审题边在题目中做标记的习惯,可以标一标数字,在汉字的上面标好相对应的数字,也可以圈一圈,划出重点,哪些词是重点字眼;二是提醒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观察各信息与问题之间的联系;三是学会用图示题的习惯。数学学习讲究数形结合,如能把题目中的文字、符号转换成直观图形,对问题的理解自然更清晰。如:16个小朋友站成一排,淘淘站在第4位;从后往前数,依依也站在第4位,淘淘和依依之间有几人?我们可以用○代替小朋友画一画,这样就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先审好题明确题目要求再选择合适的算法,这样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正确率。

二、重视说题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指出“在数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但往往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一部分学生在积极举手发言,大部分在坐着听,很多都是没有参与进来,越到高年级中下生越来越多,解决问题能力越来越弱。但如果老师能多创造机会让全体学生都参与,那么就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古话说得好,“只有想清楚才能说明白,只有说明白才能做实在。”所以老师可以从学生说题方面入手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学理论也告诉我们: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通过说题来促进学生思考,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去看待和解决问题。中等生和后进会生怕自己讲错而不敢说,所以首先要营造说的氛围,我们可以用心整合教材,精心设计以学生说为主的教学,我们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设计好使学生肯说、敢说、爱说、强说的氛围,也可以先老师示范说,让优等生带动中等生尝试说,鼓励中下生开口说。应用题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说题思路,训练学生有根有据的分析、推理,通过口述解题思路,课堂上指导学生可以采取画图,动手操作等方式说出自己的想法,把数量关系理清。如在教学一年级学习加减法应用题时,教师可以设计两幅图,每幅图中河岸上都有6只鸭,河里都有2只鸭,但河里的鸭子游水的方向不同,第一幅是游来,第二幅是游去,可以让学生对比观察。同时可以在班级创建一个说题群,适当布置说题作业,让每个同学都来说一说;老师对于每个学生的说题都进行评价,表扬说得好的同学,对于稍弱一些的进行指导;课堂上也可以利用3分钟左右进行说题展示,调动学生的说题积极性。总之,学生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学会审题,再找出关键词圈一圈,然后根据题目关键信息分析其数量关系,提出问题,最后能把解题思路完整的说出来,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解决问题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三、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该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学生要先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新课改后教材例题大都呈现都是一些图,然后让学生根据图中给的信息进行提问。我们需要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1.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

因为数学具有抽象性这一特点,学生往往感到数学知识难以学懂,尤其是解决数学问题更让学生感到神秘。因此,“解决问题”的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使之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求部分“解决问题”时,我出示这样的例题:爸爸有9元钱,买香蕉用去5元,还剩多少元钱?这让学生在一开始学习“解决问题”时就感受到解决问题来自于生活,这样就很容易掌握所要解决的问题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和解题方法,消除“解决问题”的畏惧心理。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一门无处不在学科。

2.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

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必须到实践中去运用,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例如学习了求平均数“解决问题”时,有这样的题目“6个同学折了36个千纸鹤,平均每人折了几个?”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后体会到这也是一个“数学问题”。“妈妈前天给我15元钱买了5支笔,你猜一猜每一支笔用多少元?”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后体会到这也是 “数学问题”。教育学生将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是解决问题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3.培养学生数学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不是学生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无缘无故凭空臆想的,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提供一定条件,运用科学策略加以培养。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就要给学生创造有利于直觉思维生长的环境——开放、活跃的教学气氛与和谐的师生关系。特别在学生解决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因此而嘲笑或批评,而应刺激、扶植学生的自发性思维。例如:有一名学生在计算12-(  )=5+(   )=8时,得出的结果是:12-( 7 )=5+( 3 )=8。学生都笑起来了,我没有批评这名学生,而是让他说说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听了他的解题方法,一下子明白此题错在什么地方,纷纷发言:12-( 7 )=5是对的,但这里是算是相等,即:12-( 4 )=5+( 3 )=8。我又问:明白为什么了吗?学生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此一来,该学生真正知道此题究竟错在哪里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1)收集条件和问题

识别或收集条件和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收集信息和理解信息的过程。在低年级往往要求学生口述已知条件和问题,到中高年级也可以教给学生用图(如线段图)或表来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如:苹果有7个,梨子有8个,桃子有9个。问梨子和苹果一共有多少个?口述已知条件:梨子有8个,苹果有7个。问题是:梨子和苹果一共有多少个?算法是:求梨子和苹果的总数,用加法计算。学生能清楚地表述和表示一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解题的重要前提。一般地说,题中的问题和所需的条件都已直接给出。但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正确收集必要的信息能力,在适当年级也可适当出现信息不完全或多余信息的题目。例如操场上有7个篮球,9个足球,红花有8朵。请你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让学生从实际中收集条件,加以补充。能力较强的学生看到题后很快的想出加法问题或减法问题,而能力较差的学生则需要教师的帮助。经常进行这方面练习对于培养学生正确收集必要信息的能力很有好处。

(2)分析数量关系

这是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的开始,也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无论是解决简单问题还是复合问题,都要认真分析已知条件之间和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才能确定解答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条件入手。如:有12只动物参加运动会。现在来了5只,有2只虾。还有几只没来?数量关系:一共的12只 - 来了的5只=还没来的,即12-5=7(只),有2只虾是多余的条件。另一种是从问题入手。如:原来一共有18条鱼。先游走了6条,又游走了5条。一共游走了多少条?数量关系:一共游走的=先游走的6条+又游走的5条,即6+5=11(条),原来一共有18条鱼是多余条件。前者比较容易掌握,从问题入手稍难一些,需要带着问题找相关条件,但能使学生从整体出发,根据所解的问题想出所需的条件,从而比较正确地确定“中间”问题,达到解题目的。

(3)理清解题思路

这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继续。就解决一般的问题来说,它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在小学教学中,解答复合问题时有必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这往往要与上一步的分析数量关系或下一步的解答合并起来。因此,教学时在这方面适当加以训练,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合作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好处。

(4)正确解决问题

这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最后一个阶段。如果说前面各阶段主要是思维的过程,那么这个阶段是要产生思维的结果,当然这个阶段也是有思维过程的。例如在解答每一步之前需要选择哪两个已知条件,采用哪种运算进行解决,如何确保计算正确等,都要进行深思熟虑,这样才能得到最终的正确结果。

三、总结

总之,在“解决问题”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给学生创设适当的应用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如何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网站首页 集团概况 校园快讯 校园视频 招生招聘

集团二维码

兴耀东方品牌教育集团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张槎街道村尾村
电话:0757-82100365
粤ICP备19028034号-1
版权所有©兴耀东方品牌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