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荣获2020禅城区教育教学论文评审一等奖)吴双妹-幼小衔接焦虑及适应研究
2020-12-24 阅读次数:2640

目    录

摘  要  ………………………………………………………………………………4

引  言(导言\绪论) …………………………………………………………………6

一、儿童初入学焦虑的阐述…………………………………………………………6

(一)儿童初入学焦虑的阐述……………………………………………………6

1.儿童初入学焦虑的概念 ………………………………………………6

2.儿童初入学焦虑的阶段 ………………………………………………6

3.儿童初入学焦虑的主要类型 …………………………………………6

二、儿童初入学焦虑的表现…………………………………………………………7

(一)生理变化…………………………………………………………………7

1.生理紊乱………………………………………………………………7

(二)心理情绪变化……………………………………………………………7

1.遇到问题的恐慌………………………………………………………7

2.感情上的失落感………………………………………………………7

3.对环境的陌生感………………………………………………………7

4.抵制入学………………………………………………………………7

(三)行为变化…………………………………………………………………8

1.单独活动,不愿融入集体……………………………………………8

2.沉默寡言,甚少与人交流……………………………………………8

三、产生儿童初入学焦虑的原因分析………………………………………………8

(一)儿童自身因素……………………………………………………………8

1.性格特点………………………………………………………………8

2.分离经验………………………………………………………………8

3.适应环境的能力………………………………………………………8

(二)家庭因素  ………………………………………………………………8

1.对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形成过度依恋………………………………8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9

3.家长焦虑的影响………………………………………………………9

4.家庭氛围………………………………………………………………9

(三)教师的原因………………………………………………………………9

1.教师自身的因素影响着儿童压力感的形成…………………………9

2.教师是否会与家长沟通并做好家长的工作…………………………9

3.教师是否会与儿童进行互动…………………………………………10

(四)学校的因素……………………………………………………………10

1.学校的环境布置情况………………………………………………10

2.学校是否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10

3.学校是否与家长进行沟通…………………………………………10

四、儿童初入学焦虑的国内外相关研究…………………………………………10

(一)国内研究动态 …………………………………………………………10

1.国内对儿童初入学焦虑的定义………………………………………10

2.国内对儿童初入学焦虑成因的研究…………………………………11

3.国内对儿童初入学焦虑矫正措施的研究……………………………11

(二)国外研究动态 …………………………………………………………12

1.国外对儿童初入学焦虑的定义………………………………………12

2.国外对儿童初入学焦虑成因的研究…………………………………12

3.国外对儿童初入学焦虑矫正措施的研究……………………………12

五、儿童初入学焦虑的消除和应对政策…………………………………………13

(一)家长的措施 ……………………………………………………………13

1.相信、鼓励孩子,积极引导孩子……………………………………13

2.不要给孩子负面影响,避免不良暗示………………………………13

3.积极配合老师,与老师多沟通与联系………………………………13

4.降低儿童对学校的陌生感,增加其兴趣…………………………13

(二)教师的措施 ……………………………………………………………13

1.积极做好家长的工作,获取家长的支持……………………………13

2.安抚儿童照顾儿童的情绪,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14

3.教师对于不同儿童产生的分离焦虑要采取相应的措施……………14

4.开展活动………………………………………………………………14

(三)学校的措施 …………………………………………………………14

1.布置舒适温暖的环境,使儿童逐渐适应……………………………14

2.多开展家长会,形成家园合一氛围…………………………………14

3.鼓励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个人素养………………………14

结论 …………………………………………………………………………………15

注释 …………………………………………………………………………………15

参考文献 ……………………………………………………………………………15

摘要

从家庭到学校是儿童在人生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这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期。然而,在儿童入学初期都会出现"分离焦虑"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应该如何缓解这种分离焦虑,使新入学儿童尽快适应学校呢?家长作为父母在关心孩子的同时,要收起自己的家长焦虑,相信孩子能适应新的环境,并要培养孩子独处的能力;而教师作为孩子在学校的第二父母要尽好自己的本责,耐心热情对待儿童;学校则要竭尽本能为儿童们提供舒适的环境和满意的服务。这样,分离焦虑就再也不是问题。

关键词:儿童  分离焦虑  家长  教师  学校

儿童初入学焦虑及适应研究

引言

每年的九月份,是儿童注册入学时期。新学期伊始,荣升为小学生的儿童,会出现哭闹,是一种普遍常见的现象。孩子的哭闹,是儿童初入学焦虑产生的一种信号。儿童初入学焦虑是分离焦虑的一种,也是新入学一年级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国家和社会的越来越重视,分离焦虑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和心理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对象。消除儿童分离焦虑,能够更好地让儿童适应学校的生活,愉快地在学校生活,有利于儿童的成长。如何缓解儿童的入学焦虑,是摆在我国教育理论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儿童初入学焦虑的阐述

(一)什么是焦虑

1.焦虑的解释

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在与环境作斗争及生存适应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正常的基本的情绪反应。焦虑通常情况下与精神打击以及即将来临的、可能造成的威胁或危险相联系,但焦虑并不意味着都是有临床意义的病理情绪,在应激面前适度的焦虑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充分地调动身体各脏器的技能,适度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和警觉性。只有具备某些病理性特征同时对正常的社会功能造成影响时,才成为病理性焦虑。

2.焦虑的表现

焦虑的表现可以归为以下几点:其一,惊恐发作,这种类型的焦虑产生的很快,会对突然来到的危机、威胁、死亡感到强烈的恐惧,并想快速逃离原地,同时躯体和认知会出现问题,如心悸、出汗、震颤、或摇晃、呼吸困难等。其二,无名焦虑或浮游性焦虑,这种类型的焦虑是没有原因的不限于特殊场景的广泛而持久的焦虑。会让人感到有危险袭来,但却说不清楚危险来自哪里,导致怀疑自己应对即将来临危险的能力。从而出现警觉性增高、运动性不安,如心跳加快,呼吸窒息或胸部堵塞等。这种类型是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特征。其三,预期焦虑,这种类型的焦虑会让人预期再次面对令人害怕的场景时出现的焦虑。如惊恐障碍患者对惊恐再次发作的担心,社交恐惧症患者对即将来临的社交场合的担心。其四,忧虑性期待,这种类型的焦虑会让人过分担心自己或亲友会发生遭遇不幸的事,其焦虑的程度往往现实却没发生,与现实不相称。其五,临场焦虑,这种类型的焦虑针对对一项任务没有把握的人,完成该项任务越没有把握,焦虑也可能越大,如考试前出现焦虑。其六,分离焦虑,这种类型的焦虑正是本文所提及的儿童初入学焦虑,是儿童对父母分离的一种常见反应,通常出现哭叫、易激怒或其他痛苦象征。

3.焦虑的分类

焦虑分为两种情况,分别是状态性焦虑和特质性焦虑。状态性焦虑,是一种由某种情境引起的焦虑,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有时某种情感很特殊,产生的焦虑十分强烈,有可能导致短暂的人格变化。特质性焦虑,不同的人性格特点不同,相同的情境中人情绪反映的强度也因人而异。通常,按照焦虑水平分为高度焦虑者、中度焦虑者和低度焦虑者,高度焦虑者抱负过高,情绪不稳定,容易急躁;中度焦虑者情绪较稳定;低度焦虑者容易受外部诱因和偶发因素影响。

(二)什么是儿童初入学焦虑

1.儿童初入学焦虑的概念

儿童初入学焦虑是分离焦虑,是指与依恋对象分离时出现与年龄不适合、过度的、损害行为能力的焦虑,是初入学儿童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同时,入学焦虑还是儿童入学导致的生活规律及周围环境的转变引起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分离焦虑构成了学校焦虑的核心内容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只是程度轻重的问题。

2.儿童初入学焦虑的阶段

6-7个月时,宝宝对事物有所感知,开始出现分离焦虑的征兆;12-18个月时,宝宝在父母离开比如离家工作或出差时会出现分离焦虑,在晚上睡觉时也会出现焦虑情绪;18-24个月时,将达到高峰,而且是大部分孩子都会有的普遍的反应。

3.儿童初入学焦虑的主要类型

儿童初入学焦虑主要归为以下几点:分别是暴躁型、压抑自闭型、波动型、唠叨恋亲型和打闹攻击型。暴躁型,这类孩子的脾气虽然急躁但比较爽快、适应力比较强。压抑自闭型,这类孩子的性格内向,喜欢沉默,拒绝跟大家玩。波动型,这类孩子比较情绪化,容易被环境所吸引,但是三分钟热度,容易失去新鲜感。唠叨恋亲型,这类孩子特别依恋家人,对陌生的环境会产生焦虑的情绪,对学校活动完全不感兴趣。打闹攻击型,这类孩子主要是环境和家庭造成的,家人溺爱使这种性格变本加厉。

二、儿童初入学焦虑的表现

(一)生理变化

1.生理紊乱

当儿童与家人分离时,产生的焦虑会出现生理紊乱,主要表现在饮食、消化、睡眠及免疫力等方面。如睡眠不好、做噩梦、讲梦话、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头昏乏力、心悸多汗等症状。有的儿童在上学校的最初一周还会出现感冒、腹泻等疾病。

(二)心里情绪变化

1.遇到问题的恐慌

面对分离焦虑,儿童会感到担心害怕,甚至恐慌不安,哭闹不停。儿童对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看法十分敏感,常常担心被别人嘲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产生过分的关注,并伴有无根据的烦恼。对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显得过分焦虑。

2.感情上的失落感

儿童在入学与家人分离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会从心底里感到忧伤,产生分离焦虑,外向的性格从而变得内向,变得不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认为亲人离他们远去,抛弃他们,整天忧心忡忡。晚上睡觉会做噩梦,讲梦话。情绪从而也变得不稳定,

3.对环境的陌生感

面对入学焦虑,儿童会对突如其来的新环境感到不由自主的陌生,对学校产生抵触心情。对此不愿融入集体,不愿与同学及老师交往,不愿离开父母,分离困难,早上来校时会黏在家长身上,哭闹不停。

4.抵制入学

儿童对新鲜事物会有新鲜感,当发现学校不好玩之后,儿童会做很多抵制行为来逃避入学。如:在家特别黏大人,一听到上学校就会哭闹,试图软化父母把他们留在家里;实在不行就捶胸顿足、在地上打滚,到处撒野,试图以武力解决问题;再不行就磨磨蹭蹭,拖延去学校的时间。

(三)行为变化

1.单独活动,不远融入集体

面对分离焦虑,儿童会不合群,对集体游戏不感兴趣,自己活在幻想中。但极少出现哭闹行为。还会出现憋大便、喝水少、吃饭难、拒绝学校的活动的问题,不参与老师组织的活动,大部分时间独自一人在一个角落玩耍,对外界环境很少关注。

2.沉默寡言,甚少与人交流

面对分离焦虑,儿童会表现冷淡,少说话,反应迟钝,有人问话也不会回答。坐着时会面向无人或人少的方向,不发出声音。这种情况下儿童会极少出现哭闹行为,能正常进餐及午休。

三、产生儿童初入学焦虑的原因分析

(一)儿童自身因素

1.性格特点

不同的儿童性格特点不同,性格影响分离焦虑的产生。有的儿童天生性格比较怕生,所以对待分离也会比较害怕、恐惧和难以接受。而有的儿童天生性格外向,对待分离起来也会接受的比较容易。

2.分离经验

如果将没有分离经验的和有分离经验的儿童进行对比,研究证明,儿童在入学前如果就与家长有分离的经验,这样儿童会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的生活。性格外向、活泼大胆的孩子则要比那些性格内向、安静胆小的孩子更容易适应学校的生活。

3.适应环境的能力

通过观察法发现,从家到学校,一边是无拘无束,一边是离开爸爸妈妈身边,在环境上对儿童的心理转换很大,一时间会很难让儿童适应。如果在儿童初入学之初,儿童不习惯固定化的生活制度,而且不适应与家中不同的的学校的饮食和饮水,但在家中却养成了挑食、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儿童的心理安全天平就会被打破,使其产生紧张感和不适应感,从而出现焦虑反应。

(二)家庭因素

1.对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形成过度依恋

在上学校之际,儿童会不舍与亲人特别是父母分离,因为在这之前,儿童一直是与亲人相处,儿童已经对他们产生了依恋。如果这个时候要与他们分开,这将会引起儿童的抵制。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实践证明,注重家庭教育的家庭儿童入学的适应期较短,他们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能力,也会积极鼓励孩子探索新环境,和小伙伴一起玩。而如果是那些宠溺儿童,一切帮孩子帮办的家庭,儿童入学适应则要适应较长的时间。现代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过惯了众星捧月的日子,所以自然,在学校面对压力和不适应,儿童也只能采取一些消极的方法来应对。

3.家长焦虑的影响

在儿童入学那天,家长总是有许多不放心的理由,把孩子送到学校门口,总是恋恋不舍,希望在抱一抱,长时间在学校门口逗留,窗口张望,生怕有个闪失。比起孩子对学校的担心,好像家长更加担心孩子在学校的问题。其实家长担心也是有原因的,他们怕孩子在学校没有得到悉心的照顾,怕老师的责任心不够强。然而,家长所表露在内心和脸上的担忧却深深的传染给了孩子,这样一来,孩子也变得越来越害怕学校的生活,由此入学焦虑又产生了。

4.家庭氛围

对于儿童来说,家庭的氛围对儿童的分离焦虑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着良好的家庭氛围,重视家庭环境的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是塑造健康儿童的重要条件。如果家庭成员间缺少沟通与交流,产生矛盾,很容易会使儿童缺少安全感,造成入学时产生分离焦虑。而温馨的家庭氛围则有助于家庭成员间建立起相互关心的关系,这将有利于安全感的形成。

(三)教师的原因

1.教师自身的因素影响着儿童压力感的产生

不同的教师育儿观念和教育观念不同,有的教师偏向严格,有的教师偏向温柔,自然教育方法就影响了儿童。跟随严格的教师,孩子会变得内向,跟随温柔的教师,孩子会变得内向,从而影响儿童压力感的产生。当然,儿童分离焦虑的产生还会受教师的个人品质、职业技能所影响。

2.教师是否会与家长沟通并做好家长的工作

在儿童入学前期,教师是否做好了家长的工作将间接影响到儿童适应学校环境的快慢程度。教师在理解家长对孩子关切心情的同时,要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如果没有做好家长的工作,家长的焦虑情绪也会影响到孩子身上,从而孩子的情绪也会变得很糟,产生分离焦虑。

3.教师是否会与儿童进行互动

据研究表明,在儿童入学之初,倘若教师能很好地与儿童互动、交流,儿童的分离焦虑将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因为教师的行为使儿童得到了放松,使儿童对学校产生好感。而如果教师缺少与儿童的互动,儿童则会缺乏安全感,对学校产生抵触心情。

(四)学校的因素

1.学校的环境布置情况

来假设两个情景,儿童走进一个昏暗、阴冷、潮湿的学校,儿童走进一个充满温暖、阳光的学校,哪间学校会更受儿童的青睐呢?答案可想而知,试问哪个儿童不喜欢舒适,温馨的环境,正所谓环境影响心情。所以学校的环境布置情况将是儿童对这所学校的第一印象,环境布置好坏将直接影响儿童的分离焦虑的产生。

2.学校是否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

教师的个人素质和职业技能是否突出将会影响儿童的分离焦虑产生,过硬的教师品质才是儿童适应学校生活的保证,而这一切则需要学校来组织安排。如果学校没有这方面的觉醒,教师自身的觉悟也不高,那么个人素质得不到提高,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3.学校是否与家长进行沟通

缓解分离焦虑这点除了要教师做出努力,更多的还要学校做出指令,积极引导教师,鼓励教师。如果在这方面没有做好,将造成教师与家长联系的缺失。所以学校是要让孩子有安全感,这一点离不开与家长的沟通。

四、儿童初入学焦虑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国内研究动态

1.国内对儿童初入学焦虑的定义

国内学者主要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进行诊断:儿童分离焦虑是儿童与其依恋对象分离时产生的过度焦虑情绪,表现为恐惧、焦虑、紧张和不安。我国学者陈鹤琴[ 陈鹤琴,浙江上虞县人,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认为,分离焦虑是个体因不能达到目标而使自尊心受损时,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而又带有恐惧的负性复合情绪;还有一些学者把分离焦虑作为一种异常行为,探讨其分布特征、产生的内在心理机制,以及如何有效地帮助儿童克服不合时宜的焦虑情绪等问题;一线教师方佩英则认为分离焦虑是指儿童与抚养者之间分离时所表现出的一种不安情绪和行为。新入学儿童的哭闹现象是儿童分离焦虑出现的一种信号,是儿童对所依恋的人和环境消失的敏感性反应。

2.国内对儿童初入学焦虑产生成因的研究

低龄儿童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很少接触外人,也从未经历过集体生活,当他们离开朝夕相处的亲人,到学校一个陌生的环境生活,往往会产生分离焦虑。关于儿童初入学焦虑的成因,国内多从实践的角度阐述,例如李晓利从儿童自身方面、家长方面、教师方面及学校方面等四个角度来分析原因,李槐清(2011)从主客观的角度分析了成因,他认为从主观上看儿童认知能力不断提高、应付情境的能力不高、和抚养者即时分离的情境是主观原因,而生活环境的变化,教师的态度、家庭教育的态度是客观原因。史文敬从环境、心理、生理的角度进行了阐述。朱立新(2001)指出,亲子分离焦虑是儿童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不安全感、害怕感的反映。母亲的离去一方面加剧了儿童的不安全感,另一方面使儿童产生倒退,认为不在眼前的东西就不存在了。史文秀(2011)的观点比较新颖,她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视野下分析新入学儿童分离原因,是因为儿童某些需要的严重失衡与突然缺失。

3.国内对儿童初入学焦虑矫正措施的研究

儿童会出现分离焦虑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时间一旦持久,就会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有害。对于儿童焦虑的消除,学者们做了很多研究,并提出了措施。如祁海芹[ 《幼儿科学教育教学方法(修订版)》由祁海芹编著](2003)认为要使儿童愿意上学校,家长和教师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家长和教师应明确各自的作用。阮能(2003)则认为梯度入学能够帮助儿童缓解入学焦虑。赵宜君(2009)则对家园配合、入学方式、教师主导作用及家庭教育提出了教育建议;李岩(2011)研究表明根据“同质原则”设计的音乐治疗活动能够有效缓解儿童的分离焦虑。

(二)国外研究动态

1.国外对儿童初入学焦虑的定义

国外学者主要根据《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的界定,分离性焦虑障碍是指个体与其依恋对象分离或与其家庭分离时过度焦虑和发展性不适。鲍尔毕的习性学依恋理论认为:一个儿童与其母亲之间的联结一旦形成后,即使与母亲分离,联结也继续存在。婴儿与母亲分离后,会产生分离焦虑。凯根[ 凯根,美国现代心理学家,主要研究方向是儿童的认知发展等,在美国获得杰出科学贡献奖。]等(1978)认为,分离焦虑指的是个体与重要其他人分离时所产生的适当的忧伤,是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正常反应。(Eisen, eta,l 2001)认为患分离焦虑的个体一般会表现出与分离有关的过度焦虑、抑郁和一些受焦虑影响的不安行为,哭泣、身体不适、逃避行为及采取获得安全的行为等主要症状。

2.国外对儿童初入学焦虑产生成因的研究

对于儿童分离焦虑成因的研究,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鲍尔毕将分离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家庭环境中几分钟或几小时的短暂分离。在这种分离过程中,儿童形成一种期望系统,一旦儿童与母亲重逢,就恢复正常的依恋状态。另一种是持续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的被迫分离,在分离期间,儿童可能在陌生的环境中由一个不熟悉的人照看着。婴儿与母亲分离后,会产生分离焦虑。阿巴诺(2003)研究表明,儿童的气质也是影响分离焦虑水平的重要特征。抑制性气质的儿童一般会对陌生情境做出消极反应(如愤怒、害羞、恐惧),入学后会变得更加怯生和内向,表现出较高的焦虑水平。分离焦虑的产生和发展变化还与与婴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变化有关。凯根认为,表象、比较和推理是婴儿产生分离焦虑的重要认知因素。

3.国外对儿童初入学焦虑矫正措施的研究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 格塞尔,阿诺德(1880—1961)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情绪与个体对客观事物的评估引起的,可以简单表示为“情境→评估→情绪”的理论,在儿童入学前……让儿童慢慢产生去学校的路线表象以及有关学校的表象,对学校产生一种良好的评估,有利于儿童入学时良好的情绪的发生。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不断尝试采取新的措施,主要包括:①预入学制度②新入学和升级分开进行制度③家访制度④培养和提高儿童的自理能力⑤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⑥弹性入学制度。

五、儿童初入学焦虑的消除和适应对策

(一)家长的措施

1.相信、鼓励孩子,积极引导孩子

对于孩子初上学校这件事,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相信孩子,让孩子去尝试,主动解决遇到的问题,还要坚信孩子有很强的适应力,这样才能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2.不要给孩子负面影响,避免不良暗示

有一个成语叫做耳濡目染,父母在孩子要上学校的时候可能会不放心,这种情绪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来。孩子十分敏感,从父母的情绪中他们会觉得学校是个无趣、危险的地方,从而产生初入学焦虑,抵制入学。所以父母作为孩子所依恋的人,要学会收起自己的焦虑,对儿童入学作充分的准备,别让自己的焦虑影响到孩子,让孩子过多地担心学校。要相信,上学校是孩子的过度期,这是重要的一步,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3.积极配合老师,与老师多联系与沟通

在消除儿童分离焦虑方面,相信教师的能力是能够起很大作用的。家长既然通过对学校的考察与挑选后,才选初这个学校的,那么就要相信他们。学校的教师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有良好的个人素养,相信在育儿这方面是很有爱心和耐心的。家长选择相信教师也是对教师的极大的激励。家长应多和教师进行密切的联系,相互沟通,这样能够让教师更多的了解儿童的个性特点和生活习惯,从而进行正确指导。同时也减少儿童对教师的陌生感,便于以后的因人施教。

4.降低儿童对学校的陌生感,增加其兴趣

缓解儿童的分离焦虑,还需要家长让孩子提前、全面熟悉学校。减少孩子对学校的陌生感,使孩子充分熟悉学校,提高对学校的兴趣。在孩子入学前,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多带孩子来学校,熟悉学校周围环境,尤其是新的教师。这样才能使学校获取儿童好感,产生熟悉感,有效地降低陌生感。

(二)教师的措施

1.积极做好家长的工作,获取家长的支持

儿童初次来到学校这个崭新的环境,要让儿童迅速适应,这少不了家长的配合,所以教师获取家长的信任这点至关重要。教师首先要向家长介绍学校的作息时间、日常生活流程以及入学需备物品等。其次,引导家长对儿童入学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对待和积极指导。再次,向家长了解儿童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以便能够做好作为教师的工作。

2.安抚儿童照顾儿童的情绪,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有效地缓解儿童的分离焦虑,教师应该采取积极的政策来引导儿童。对待儿童,必须做到耐心、热情、有爱心,加强儿童之间的互动和交谈,让儿童尽快熟悉、信任自己。总之,教师应当扮演儿童互动中的引导者角色,成为儿童成长的铺路者,让儿童从新建立起依恋关系,从而消除焦虑。

3.教师对于不同儿童产生的分离焦虑要采取对应的措施

儿童产生入学焦虑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作为教师要仔细观察,分析原因,然后有针对地进行干预、矫正,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儿童渡过入学焦虑期,使他们尽快适应集体生活。教师在关注每一个儿童的基础上,也要积极地和一些情绪不高、兴趣不强的儿童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充分地关心他们,那样才会增强教师与儿童之间的情感。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有针对性的引导,对不同的儿童设计不同的方案,由此来解决问题。

4.开展活动

为了缓解儿童的分离焦虑,激发儿童对学校的兴趣,作为教师要组织有趣的活动,分散儿童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建立各种孩子活动的内室,如图书角、实验室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能组织进行游戏,如传球、跳绳和课堂律动等。

(三)学校的措施

1.布置舒适温暖的环境,使儿童逐渐适应

对于儿童来说,学校的环境能不能给儿童一个家的感觉很重要。因此,学校在开学前,应该精心布置好课室环境。当儿童走进学校时,看到如此舒适的环境,也会缓解到自己的分离焦虑,不禁喜欢上这间学校的。

2多开展家长会,形成家园合一氛围

缓解儿童的分离焦虑,仅靠学校是不够的,要解决这个问题,还要依靠家长的帮忙,所以学校做好家长的工作必不可少。学校要积极开展家长会,多与家长进行沟通与联系,使家长了解学校的运作,从而加强家长对学校的支持。同时,给教师下达指令,让教师定期开展家长会,使家长更为直面地体会儿童的感受。

3.鼓励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个人素养

为了教师能更优秀地对待儿童,学校需要组织教师进行不定期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个人修养和职业技能,让教师具备更专业的技能,来教育、引导儿童。这样才能让家长放心,让家长安心。教师的行动需要学校的指挥和鼓励。因此,作为学校领导核心,要制定明确的计划,成为每个教师指路的明灯。如,规定举办家长会的频率,规定每个月举行哪些大型的活动,规定教师每个月的家访的次数等。这样才有利于更好地消除儿童的分离焦虑。


结论

众所周知,儿童教育是整个人生教育的基础部分,是一个人智力形成、身体成长的、陶冶情操的重要时期。研究儿童初入学对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我们采取了调查研究法、观察法和比较分析法等,通过严密的思维和研究,我们要知道,分离焦虑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消除的,儿童对新环境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这需要家长、教师、学校三方的共同努力。要给儿童营造好的环境,树立好的心态和提供好的指引。


注释

①陈鹤琴,浙江上虞县人,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

②《幼儿科学教育教学方法(修订版)》由祁海芹编著。

③凯根,美国现代心理学家,主要研究方向是儿童的认知发展等,在美国获得杰出科学贡献奖。

④格塞尔,阿诺德(1880—1961)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s]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56.

[2]祁海芹.儿童入学“分离焦虑”问题矫治[j].教育科学,2003,(12):56-57.

[3]bowlhyj.attachmentandloss:sepamtion.london:hogarth press,1973.

[4]傅媛蕾,李倩.对新入学儿童分离焦虑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09,(3):190.

[5]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网站首页 集团概况 校园快讯 校园视频 招生招聘

集团二维码

兴耀东方品牌教育集团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张槎街道村尾村
电话:0757-82100365
粤ICP备19028034号-1
版权所有©兴耀东方品牌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