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探究
摘要:传统的作业设计侧重于机械和重复性的形式,这样不但加大了学生作业的压力,而且同时浪费了学生课后的很多时间,这也是孩子、父母和教师们都抱怨的。“双减”政策实施后,将以“减负增效”为基础作出一些调整,这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一、前言
《数学课程标准》突出注重学生对学校主要教学环境的感受,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协作的意识,并注重学生培养自主性、个性化、观察力、探究意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具体实践难题的技能。按照教学的标准,作业任务的设置应针对孩子的具体问题加以设置,不仅是家庭完成的巩固任务,而且应通过该阶段的进行转化和班级的发展和延续,促进学校的发展和延续,使孩子在掌握常识的基础上进入数学,贴近生活,达到学生的发展。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习题设置的思路
(一)作业内容与教学目标一致
通过根据孩子特点差异而制定的灵活操作和必做与选做的方案,能够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有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独立性与学习能力,激发并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自主权,从而实现了消除两极分化的目的。至于作业,希望能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同时丰富课堂的内涵,增强学员复习的自觉性。
(二)层次性和趣味性统一
这种思想,主要是指老师要突出与作业设计教学的相关性,根据各个阶段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能力,有效地设置操作教材,以适应各个阶段孩子的作业特点,同时合理设定有趣的操作教材,让学生参与家庭作业的完成过程,使他们做好做好作业的准备,从而获得做作业的快乐。
(三)适度性和多样性问题统一
这种思想,说的就是把“双减”政策视为学校作业设置的一种,为了达到适当的教学要求,并体现多样化性,除传统的文字作业之外,还应设置探究性作业的种类,以激发孩子们进行写作的主动性,让他们在做作业中积极地进行探索和求知,以达到对写作的充分和实用的要求。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方案
(一)注重课堂训练
学生通常既要进行课堂上的训练,也要进行作业册上的习题,作业量非常大。教师能够把部分习题迁移到课堂上进行,但是教师需要进行数学课堂的有效训练。
以“口算乘法”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例,在练习一中,老师可给学生以课堂练习的形式进行训练,并给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因此,练习一中的第一个题目是算术问题,就需要学生运算“20×4,32×3,180×5,27×4”(多位数乘一位数)。在运算活动中,教师加强走动管理,并观察分析孩子的运算状态:“20×4”和“32×3”的计算准确率较高,“180×5”和“27×4”的正确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在计算“180×5”时,许多学生在“180”之后漏写了“0”,导致计算错误,“27×4”则随着运算量的增大而错误。
根据这些情况,在“27×4”的运算中,老师能够有意识地指导孩子分组寻找计算错误,交流心得,提高运算能力。关于“180×5”,在集中讲解时应特别强调带有“0”的运算。教师可以事先讲解算术:“我们可以把'180×5'看成'18×5'吗?原因何在?如果折算方式是用连续相加的方法,那么显然180×5的相加不容易实现,看下能否折算为“100×5+80×5”的计算方式呢?“老师通过各种思路的定位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引导学生掌握纵向计算结束时用”0“的运算逻辑,以提升学生的运算水平。
总之,教师应在课堂上预留一定课时给学生进行现场训练,在走动操作中发现他们出现的困难,并对他们提出专业意见,以便进一步地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作业师批生改
作业师批师改也是教师批改作业中常用的方式,师批师改通常是由老师根据所接收来的作业进行评分批改,而整个流程都是由老师自己进行的;也有作业批改由学生家长完成,而教师只须再检查作业内容即可。上述二种思路都不能满足“双减”政策需要,因此教师们应改变传统的作业批阅与修改思维,采取即时师批生改的教育思想,并积极建议孩子修改作业,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性,从而实现了作业批阅与修改的统一有效。
师批生改的“双减”政策的有关规定。以“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为例,例题一:“如果一个送信员2天派送了256封邮件,平均一天派送了多少件?”案例二:“校园里的芒果树结了148颗芒果,平均分给六个班级。每个年级分得了多少个,还剩多少个?”根据完成结果分析,有的学生错误理解了题意,而采用乘法的方式运算,这表示他们因为疏忽而发生差错;有的数学尽管用了除法但结果不正确,在运算中出现失败。老师对上述问题作出评价之后,由学校按照评价要求对计算结果作出调整。在学生意见修订的过程中,老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元展开探讨,共同合作修正意见错误,并适时做出干预,从而掌握学生之间的不同看法并进行专门引导,也有助于学生整理思维。
老师在安排作业活动时应遵循师批生改的基本规律,将作业通过交还给学生进行,从而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主动性,提升任务的效率。
(三)注重错题整理
整理错题是中国小学数学教育的传统思路,但在具体教育中运用得并不普遍。在“双减”策略下,整理错题的目的在于引导他们从平时作业中总结出错题的易错点,利用错题分析自己掌握知识点上的错误,利用错题帮助他们分析这些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复习意识,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
错误问题梳理是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主要内容,梳理的具体内容包含:①摘录本单位的错误问题;②研究并总结自己的“犯错”特点;③制定了自已的“少出错”学习目标。老师要训练孩子的问题归纳习惯,并引导他们对错题加以整理,要摘抄在自己的问题本里,必须重新将错题本上的问题加以整理,并发现自己问题。在分类环节中,老师可通过思维导图的方法,指导孩子们对错题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加以构建,并把错题当成一定的内容进行知识复习,以此培养他们对错题知识点的概括能力。
总之,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老师要做好对数学知识的应用,通过梳理错题来培养学生的复习能力。整理问题错题是作业设计本身的重要内容,是学习者巩固知识点的重要途径。因此老师们必须从课堂教学过程中了解糟糕的问题设计的重要性,并将之合理地运用到学生实践中。
(四)作业延时服务
老师利用学生作业时间服务指导他们完成作业,以增强他们做作业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怎样进行作业调整与作业指导,从作业延误方面的正确定位,对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需求。
以“铺地砖”为例,估算铺砌地砖的数量一直是学生的一个难题,一般会有很多种的计算方法。还要求针对铺设地板和瓷砖的具体情形,指出特殊情况,引导他们怎样更有针对性的设计瓷砖量。课堂进行操作时,教师引导学生在讲台介绍自己的解决方法,另外学生通过互相讨论,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考虑哪种解决方案最好,进而在实践中得出结论,并培养有效应用的意识。
总之,在作业应用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作业延期服务,有效处理数学作业中的难题,以提升数学作业品质,并凸显延时服务在数学作业应用发展与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意义。
(五)设计探索性作业
推行探索性、实践性作业,是“双减”方针推行以来的新数学作业的重要设计模式。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握探索性数学习题的重要性,以实现合理的课程运用。
以“复式统计表”为例,学生可以在掌握简单形式统计表的基础上,掌握较多资料搜集与总结的方法,再将它们结合形成复式统计表。老师也可布置探索性和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调查实际生活中的常用统计资料,并利用图表加以分析,观察对比,进而做出新的统计表,从数据统计、分析到整理统计表均由学生进行。这些类型的作业都相当开放,学生更有动力投入。探索性的活动要求数学老师及时捕捉他们的学习状态,引导他们自己结合成组,逐步提高他们参加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六)分层设置作业
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点的熟悉程度,学校利用家庭作业的时间分层进行合理的知识点应用,以增强家庭作业对各个阶段小学生的重要性。
以“面积”的认识为例,可把作业分成基础作业、普通作业和拓展作业三个阶段。基础作业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如,“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 )、( );边长为一米的长方形,体积为1( );边长为( )的长方体,面积为1平方分米;边长为()的长方体,面积为1平方米”。普通作业较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基本以公式套用为主。例如,“正方形的边长是9米、宽是4米,求面积;游泳场长50米,宽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半个场地是多少平方米?”拓展作业则强调基础知识的逻辑训练,注重方法的灵活运用以及与其他知识点的密切联系。如,“在公园里有一长方形的花坛,边长为64米,面积为多少平方米?”
针对三种不同阶段的作业,老师应该引导孩子们优先进行基础作业、普通作业,拓展作业就可选做。习题的分类设计适应各类学生的数学需要,培养了他们完成综合任务的能力。
四、结语
在“双减”的背景下,贴近他们的现实情况,积极安排和调整作业任务,采用课堂练习、课堂批改的方式进行,提高他们在数学方面的探究与实验意识,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郑⾹燕.“双减”背景下的⼩学数学习题设计与思考研究.《亚太教育》. 2022
(2)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得体会.《互联⽹资源》. 2022
(3) 李婷婷.⼩学⽣课外作业的分层设计研究.《华中师范⼤学硕⼠论⽂》. 2019
(4) 陈婷.核⼼素养视⻆下⼩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再思考.《亚太教育》. 2022
本文荣获2023年禅城区论文二等奖
集团二维码